國家醫保局5月22日在北京舉辦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第三場直播解讀,涉及放射檢查、綜合診查、超聲檢查、放射治療等四類立項指南。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,國家醫保局已編制印發28批立項指南。
據介紹,上述四類立項指南在編制和落地方面主要呈現三個亮點。
一是強調規范統一。立項指南原則上以衛生健康部門正式發布的技術規范為基礎,對相同服務產出相關的價格項目進行“合并同類項”,推動實現全國范圍內同一醫療服務的項目名稱、服務產出、價格構成、計價單位等關鍵價格要素統一。
二是強調賦能創新。立項指南編制中,國家醫保局密切跟進醫療技術新發展,通過價格政策賦能新技術、新業態。比如,放射檢查類立項指南統一新增質子放療、重離子放療、硼中子俘獲治療等價格項目,促進高端治療設備臨床轉化,目前浙江等地率先落實執行,同時設置療程費用封頂,兼顧患者負擔。
三是強調適應需求。國家醫保局高度關注生育友好型社會和適老化社會需求,針對性地新增價格項目,鼓勵醫療機構補齊醫療服務短板。比如,超聲檢查類立項指南設立胎兒彩超、胎兒心臟彩超、胎兒系統性篩查等多個項目,有效適應出生缺陷早篩需要。
國家醫保局表示,這四類立項指南對接落地后,將形成一系列綜合效應,即“負擔有降低”,“標準有提高”,“醫院醫護有獲益”。
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副司長翁林佳表示,國家醫保局將加快完成立項指南的編制工作,指導各省加快對接落地進度,合理制定價格基準,指導有價格管理權限的地市合理制定價格水平。同時,希望相關企業加大創新研發力度,為優化醫療服務供給提供更高水平的物質和技術保障。也希望醫療機構與價格政策優化調整相向而行,將更多醫療服務資源集中于提高診療服務質量上,減少因物耗虛高價格造成的損耗,將有限的醫藥費用空間用于醫務人員支出、優化薪酬分配等利益傳導機制,共同推動醫療收入和支出結構的雙重優化,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病有所醫。
注: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